
新巨丰-纷美收购案落幕 国内无菌包装新格局浮现
来源:火狐网站 发布时间:2025-03-11 00:44:50产品参数
信函指出,在经过国家发改委、商务部、反垄断局、外汇管理部门、深交所、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等相关监督管理的机构的审批/备案和审查后,截至2025年2月4日,新巨丰已实现累计持有纷美包装的股权比例超过90%,新巨丰和纷美包装正式成为同一控股集团旗下的一家人
新巨丰最早于2023年1月通过协议转让方式,以9.99亿港元收购纷美包装28.22%的股份,成为其第一大股东。这一举动立即引发纷美管理层的强烈反对,他们公开指责新巨丰“缺乏行业经验”“收购动机存疑”,甚至在市场上发表“不讲武德”的言论,以此阻止新巨丰进一步控制公司。
面对管理层阻力,新巨丰并未停下脚步。2024年6月,其子公司景丰控股正式发起全面现金要约,以每股2.65港元的价格收购纷美剩余全部股份,总对价约27.29亿港元。此举意味着新巨丰决心通过资本手段获得绝对控股权。
纷美管理层迅速做出反击,提出“管理层要约”试图阻止新巨丰收购,但并未拿出实质性方案。跟着时间推移,新巨丰的持股票比例不断攀升,逐渐掌握主动权。
2025年1月21日,新巨丰宣布其持股比例达到73.51%,要约条件达成,使得这场收购郑重进入不可逆阶段。纷美管理层被迫终止反制计划,丧失控制权。
截至2025年2月4日,新巨丰已累计持有纷美93.35%股份,其中通过要约收购获得9.36亿股,占纷美已发行股份的66.55%。至此,新巨丰-纷美正式成为同一控股集团旗下企业。
这场收购案涉及多方监管审批,包括国家发改委、商务部、反垄断局、外汇管理部门、深圳证券交易所、香港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等机构。最终,这场交易顺利通过各项审批,确保了收购的合法合规性。
尽管已达控股地位,新巨丰决定不行使强制收购权,计划维持纷美的上市公司身份,以保留国际市场形象,并吸引商业机会及投资渠道。同时,为符合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,新巨丰将在要约截止后确保纷美拥有足够的公众持股量。
纷美在无菌包装灌装设备及技术服务领域具有一马当先的优势,而新巨丰主要擅长辊式无菌包装。二者业务具有一定互补性,但管理模式存在比较大差异:
本次收购共计耗资27.29亿港元,而新巨丰2023年全年营收仅17.37亿元,净利润更只有1.7亿元。如此大规模的资产金额的投入,使得市场对新巨丰的整合能力及财务健康情况存有疑虑。
纷美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新巨丰,其主要客户包括蒙牛、雀巢等国际食品企业。而新巨丰的客户大多分布在在国内,如伊利等乳品企业。如何妥善整合纷美的海外市场,防止客户流失,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难题。
全球无菌包装行业长期被瑞典利乐(Tetra Pak)主导,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0%以上。纷美和新巨丰合并后,市场占有率有望接近20%,成为国内最大的无菌包装企业,对抗外资垄断。
当前,国产无菌包装材料成本较外资低30%-40%,但由于技术壁垒和品牌认知,仍然难以撼动利乐的市场优势。新巨丰-纷美整合后,有望借助纷美的技术积累和国际资源,加速国产品牌的替代进程,逐步降低乳品企业的供应链成本。
市场拓展:新巨丰借助纷美海外渠道拓展国际市场,而纷美可依托新巨丰的国内资源深化本土市场;
作为控制股权的人,新巨丰表示将持续完善纷美的公司治理,保持企业合规经营。同时,公司计划实施员工股权激励,增强团队稳定性,确保未来发展。
如果整合顺利,新巨丰-纷美有望成为中国无菌包装行业的绝对龙头,并在全球市场挑战国际巨头。但如果整合不力,有几率会使市场之间的竞争碎片化,甚至影响国产替代进程。
新巨丰对纷美的成功收购,标志着中国无菌包装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格局。尽管短期内存在管理整合、财务压力及市场适应等挑战,但长久来看,这一收购有望推动国产无菌包装行业崛起,并加速打破国际垄断。如果新巨丰能够妥善应对整合问题,实现技术、市场、规模的三重跃升,这场收购将成为国产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里程碑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